您好,欢迎来到 大农场·JT! 去首页
查看全部
    0 已选0
    0

    我的积分

    0

    优惠券

    已领取的优惠券

    带扣称“鲜卑头”,难道鲜卑族以此命名吗?
    2020-10-24 14:29:39发布   浏览 56988    评论数 0

    上海博物馆所藏白玉衮带鲜卑头是一件颇为引人瞩目的藏品。这件器物在扁平的器身上透雕一龙纹,长首,长角,弯颈,躯身蟠曲,满饰鳞纹,细尾下卷,四肢(其中一肢断损),各三爪。龙躯上钻有二十余处不透之小孔,原应为镶嵌宝石之用。器边框亦有小孔若干,当为供金属丝与衮带缝缀之用。器背面两侧边各有一行铭文,共计46字,记载了制作年代、制作机构、器物名称、制作工时、监造官员姓名等,从而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在目前所见玉器中极为罕见,故显得尤其宝贵。

    白玉衮带鲜卑头

    上海博物馆藏

    鲜卑头背面铭文分为两行,右为记录制作日期、工时和监造机构的“庚午,御府造白玉衮带鲜卑头,其年十二月丙辰就,用功七百”。左边则记录了一些监造官名:“将臣范许、奉车都尉臣程泾、令奉车都尉关内侯臣张余”。范许、程泾、张余等具体人名则于史不载,无从稽考, 但其所任职官则可从文献中获得印证。

    白玉衮带鲜卑头背面有两排竖写铭文

    此器依据背面铭文刻辞定名为“鲜卑头”。这一名称虽然在实物自铭上仅此一见,但却是当时社会对束带用具带扣或带钩的一种流行通称,在史籍中多有记载。

    《楚辞·大招》有“小腰秀颈若鲜卑只”之句,后人王逸注释:“鲜卑,衮带头也。”《东观 汉记·邓遵传》:“遵破诸羌,诏赐遵金刚鲜卑绲带一具。”绲带即衮带,是以采画织成的腰带,是古代帝王及公侯的礼服——衮服或衮衣的一部分,其带端的镶饰扣件就是衮带头。这种衮带头还有很多别称,如师比、犀比、犀毗、胥纰等,根据唐代学者司马贞的说法,都是“鲜卑”一词的近音字。

    魏晋带扣使用复原图(据孙机图)

    考察文献,关于“鲜卑头”这种带饰的记载通常与“胡服”相关。如《战国策·赵策二》:“(赵武灵王)遂赐周绍胡服衣冠、具带、黄金师比,以傅王子也。”《史记》 和《汉书》中则都是在匈奴传中提到它,汉人和唐人的注释也都指出这是“胡带之钩也”。可见,这种形式的带扣是从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中发展而来。北方各民族精于骑射,然华夏之宽衣博带于马背之上显然不适合。为便于骑马射箭,武装作战,遂穿着衣长齐膝,裤子紧窄之胡服,腰间束带,首尾相接形成带扣,靠人体张力束腰,既便于扣紧,又易于解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最活跃的少数民族就是起源于东胡的鲜卑族,北方的许多政权,如燕、魏、齐、周、凉、柔然等都是由鲜卑族所建。相传这一部族因发源于辽东地区的“鲜卑山”得名,如《后汉书》卷九十《鲜卑传》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汉初,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未常通中国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鲜卑始通驿使”。因而,将带扣称为“鲜卑头”,很可能和当时活跃于北方的鲜卑族多服此种带饰相关。

    曹魏时期的学者张宴在注释《汉书》关于“黄金犀毗”的记载时就指出,“鲜卑郭洛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白鸟库吉著《东胡民族考》中通过繁琐的考证,得出结论:“鲜卑二字,仅祥瑞之义,既非指带,亦非指钩明矣。然因附于带上之钩,其一面刻镂鲜卑兽之形,故通常遂称此带或钩曰鲜卑耳”。而王正书先生依据这一时期出土的实物考证,“凡这类带扣的扣面几乎均饰有兽纹”。由此亦可知“鲜卑”是瑞兽带扣的习称,和一些学者认为的与晋代皇室是否有鲜卑血统或排斥外族等政策应无关联。

    文章来源:搜狐网
    分享:
    我要说两句
    最新评论    |     我的评论